写给医生和从业者一文剖析天智航关节手术机器人
转载要求请在文首标明文章来源,可直接转载
近日,天智航公司(股票代码:688277)的膝关节手术机器人获批NMPA上市。MedRobot后台收到留言,比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款机器人与其他几款有何差别?还需要一款新的机器人么?听上去都很高科技,医院到底如何选择机器人?……我们在研究了产品功能之后,感受到天智航的关节机器人实现了“从经验判断TKA,到数据量化解析TKA”。今日结合天智航产品布局进行分析,供读者参考。
概览膝关节置换术
此次获批的天智航的天玑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(TiRobot Recon 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)适用范围是成人全膝关节置换术。
膝关节置换术(Total Knee Arthroplasty,TKA)通过使用人工假体,替代已经破坏的关节软骨,达到解除关节疼痛、改善关节功能、纠正关节畸形和获得关节长期稳定的目标。该手术属于择期手术,主要用于老年退变性膝关节骨关节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创伤性骨关节炎等膝关节疾病的治疗,一般适用于50-85岁之间的人群。
置换前与置换后(图源NIH)
2019年我国的人工髋、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已经超过了90万例,且仍在以接近每年20%的速度快速增长。(《中华骨科杂志》2021年6月16日《关节外科的未来》)
膝关节置换术的操作复杂,难度较高。术前放射学检查后,医生评估手术方案。手术过程包括取合适体位、选择手术切口、选择入路、探查、切除、放置假体、冲洗、缝合、消毒包扎等。
膝关节置换术后,存在一定风险,包括但不限于关节不稳的发生率为7%-20%;无菌性假体松动的发生率为3%-5%,感染发生率在1%~1.5%等。(《百度健康医典》)
对于医生而言,膝关节置换术原则包括建立下肢力线、正确关节线、软组织平衡、相等伸屈位间隙、正确髌骨轨迹、正确选择假体;可以概括为“一力线二间隙三骨面四平八稳”,其中的关键点有三
1.切骨与对线正确判断定位系统
2.软组织平衡伸直、屈曲对称的矩形间隙
3.矫正膝关节外畸形
截骨示意(图源NIH)
关节机器人,是根据手术难点,对症下药设计的。
全球的各家关节机器人,手术流程都是接近的。
术前,基于CT扫描得到骨骼解剖结构的三维数据,机器人为每位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手术方案、选择合适的假体等,推荐给医生;
术中,引导医生精准磨锉、截骨;进行关节平衡细微优化,指导医生调整假体大小和位置,达到毫米级的准确性。
在美国,以Mako为代表的关节手术机器人上市和推广后,得到了临床的高度认可,使得关节置换术更加标准化。目前Mako全球装机量在1500台以上,手术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例。机器人推动了TKA更加快捷和精准,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(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)预测,到2025年左右,美国的日间手术中心(Ambulatory Surgery Center)将完成68%的骨科手术。(也就是说未来的关节置换手术,无需住院。)
天智航的战略选择
从临床需求入手,结合已有硬件平台优势,拓展关节置换适应证
天玑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(TiRobot Recon 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),是在天玑II硬件平台上,拓展了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。
而天玑II硬件平台,适应证覆盖颈椎、胸椎、腰椎、骶椎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和骨盆、髋臼、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。
该平台已在约170家医院实现常规临床应用。2022年开展的手术数量超过1.2万例,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超过20%。截至2023年3月31日,累计手术量超4万例。
这就是天玑关节骨科机器人,与国内其他几家创业公司的不同之处
天智航的硬件平台,已有一定的手术量,能证实其稳定性、可靠性。
除天智航外,我国的关节手术机器人大致有三类手术机器人创业公司、龙头关节耗材公司新增机器人产品线、工业机器人厂商新增手术领域应用。
创业公司的策略在资源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,借鉴Mako,直接切入关节置换术,减少试错。
骨科龙头公司的策略为了给自家关节筑起更高的护城河,也是赶上通向未来的列车——必须投入。
其他领域的厂商策略可能是看到手术机器人的估值、价格,感觉产品不难做,想进入医疗这个看上去抗经济周期的行业(其实是难度高、花钱多、做起来慢)。
而天智航,是曾经多年单打独斗的的骨科机器人创业公司。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和十多年时间之后,它取到的真经上写的是“临床转化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”。
所以,天智航没有照搬Mako。
而是根据临床医生的手术心得,根据自己沉淀的医工交叉产品经验,收集骨科医生想要的、不想要的种种,细细打磨出了属于自己原创设计的、适应中国国情的关节手术机器人。
什么是医生想要的?
自由的截骨体验
——无固定截骨顺序、无需固定针;
非必要使用腿架;
——自定义 CORA,精准高效的间隙平衡调整,
尽可能减少软组织松解。
真正的动态平衡
——全角度-10°~130°动态展示力线和间隙;
——实时反馈膝关节屈曲过程中
股骨的roll-back情况,
指导软组织平衡,指导合理的假体选择。
提高精度
——动态体位追踪技术,截骨误差≤0.5mm;配准过程实时精度提示,配准误差≤0.5mm。简捷规划
——术前智能规划10分钟内完成;
术中自适应配准算法,自由选点。
什么是医生不想要的?
不希望由于机器人的出现改变太多原有习惯。
——自由选择习惯的截骨工具。
机器人只做引导。
不喜欢老是抬头看屏幕,无需移位到控制台操作。——加入光线和声音提示;在机械臂前端加入方向键,只需专注患者,随时手动调整。
不想反复校验、调整。——机械臂头端360°主动红外,无惧任何姿态,毫秒级动态体位追踪技术,机械臂与患肢位置全程相对锁定。
天智航的创新体系
用时间和研发实力,堆出细节满满的产品
天智航组建于2005年,于2020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,是中国第一个、全球第五家获得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企业。
近二十年,天智航专注骨科手术机器人,逐步从脊椎、创伤,延伸到关节。为的是,更好的服务于骨科医生;提供更稳定、更安全、覆盖全骨科手术的机器人平台。
天智航2022年营业收入1.56 亿元;2023年3月,完成3.7亿元定增募资,投入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研发体系、销售体系和运维体系,形成以骨科手术机器人平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。
2022 年,天智航研发投入达到1.23亿元,新提交专利申请90项。截止2022年底,公司累积申请专利 433 项。
不同于其他公司,天智航除了公司自身的研发团队,还借助了外部力量,加强自己的生态体系。
一是推动成立国内首家医疗机器人专业服务机构——“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”并持股36.28%。该中心从2018年成立至今,已发展成为医疗器械CDMO(合同研发生产)及创新赋能服务的供应商。
二是直接或间接孵化生态链上下游企业。详见。
三是真金白银资助医生及研究人员研发新技术。比如设立联合基金—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-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“智慧骨科”领域项目。
在这样多方位的长期投入下,天智航这款新的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,也是满满的设计细节,非常注重人机交互,使得产品特别好用。
这里只写部分天智航全球独家的创新点(与其他厂商均不相同)。
1. 全球独家的360度示踪。
天玑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定位系统采用出厂标定技术,机械臂头端360主动示踪功能(全球独家),保障系统定位精度在亚毫米范围,同时在使用过程中,不需要重复校验和校准,拿来即用,用完即走,极大提升了产品使用的易用性。全球范围内已上市关节手术机器人,都是在机械臂端安装一个定位架,只有天智航通过主动红外发光,保障机械臂头端360度可见、全向追踪;使得机械臂和患者关节端,无缝随动,没有盲区,没有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卡顿。术中也无需反复调整相机位置,无需多次校验。
2. 全球独家的声光提示和方向控制。
天玑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头端有四个方向按键、系统配有声光提示。
医生在截骨过程中,无需抬头看屏幕,只要专注患者解剖位置,通过灯光与声音即可判断机械臂执行情况,让术者更专注于手术本身,无需反复观察屏幕确认。也可以随时通过四个按键,手动调整方向。
这样实现了在无菌区独立完成操作,实现精准同轴运动。3. 全球独家的专利十字截骨导槽。
天玑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自主研发独立六刀截骨技术。在手术过程中,医生可以根据术区暴露情况,通过机械臂头端控制功能、主被动执行功能,自由选择截骨顺序,机械臂会自动执行截骨平面的引导。而通过专利十字截骨导槽,使得机械臂通过最优路径规划即可以快速到达所有截骨面。延长机械臂寿命;减少视野扰动。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术区暴露范围、开髓、软组织过度松解等手术创伤。我们可以看到,天智航这款产品的设计理念,是做好“隐形”助手。
医生截骨,仍然是用自己过去习惯的工具,无需适应新的锯/钻。
天玑关节骨科手术机器人,是导航员(给出最优路径)、辅助员(全程随动引导截骨)、安全员(防止角度、深度偏差)!
天智航的产品线
全球第一家脊柱、创伤、关节全骨科覆盖
截至目前,天智航已上市并实现销售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有天玑1.0和天玑2.0产品,适应证覆盖颈椎、胸椎、腰椎、骶椎全节段脊柱外科手术和骨盆、髋臼、四肢等部位的创伤手术。
此次公司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获批,标志着天智航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第一家拥有全面覆盖脊柱、创伤、关节三大骨科术式机器人产品的公司。
截止发稿日,国内上市的关节机器人共有6家,包括史赛克Mako和5家国产;未来还将有更多上市的关节机器人。
已经太多了么?
并不是。
从医生角度,永远需要更多更好的选择。
从产业来看,关节机器人还有很大空间。原因有三
1. 现代医学200余年,西方起步较早。在美国,已有大量临床数据证明关节机器人的有效性、经济性。无人怀疑其价值,只是受限于设备价格、厂商数量少,推广速度不那么快。
2. 虽然我国近年骨科器械的规模受限,业内有悲观的声音。但刚需一直在——“人老先老腿”,老龄化社会下,患者的关节问题,总是要得到治疗。
3. 这一批大大小小的手术机器人公司,正在将精准、微创的治疗理念带入临床,更多的外科医生看到了未来的手术雏形,逐渐认可和加入到机器人用户队伍中。
手术机器人厂商们的种种努力——给行业培养了更多人才,积累了更多的医工交叉宝贵经验,提升了三类有源手术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实力……
就像天智航董事长张送根提到的“高端医疗装备必将全面机器人化”。
全面机器人化有助于实现医改目标,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全流程医疗服务水平,实现分级诊疗!
方向是对的,剩下的就是踏实做事、帮助临床、静待花开!